回顾一年的阅读,根据微信读书统计,2024 年的阅读时长为 148 小时,日均阅读 24 分钟。Goodreads 设定的挑战目标没有达成,阅读量也比去年少了一半。
2024 读完的书
- 解忧杂货店
- 悉达多
- 你好啊,钱
- 当呼吸化为空气
- 无声告白
- 零售的哲学
- 直播电商的逻辑
- 一个人的电商
- 怪画谜案
-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一间自己的房间
-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
- 占星术杀人魔法
- 我遇见了人类
- 卖货真相
- 金阁寺
- AI 帮你赢
阅读场景
2024 年开通了微信读书的会员,除了金阁寺是读实体书外,其他都在微信读书上阅读。
阅读的工具主要是平板,其次是 PC。无意中我产生了不良的偏执,下意识觉得在 PC 上阅读工具类的非虚构作品才足够严肃,平板成为主力阅读工具后,觉得用手机阅读是过于随便与轻浮的行为。
阅读量骤减,归咎于睡前阅读习惯的丢失,午间饭后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养成。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固执地认为阅读不该碎片化,因此很少用手机在零碎的时间场景下阅读。正确的认知或许应该是,读书与看剧一样,本就是另一种消遣,严肃的思考应该在愉悦之后。
我很少在熟人面前读书。他们会认为读小说是不务正业,读社科书籍若无法转化便是浪费时间。我的阅读也不那么自我。
阅读题材的选择
对于阅读,我有很多左右为难的念头。是读小说还是社科类书籍?是随性阅读轻松的小说还是选择经典读物?
阅读是否要严肃呢?我回忆起曾经有过跟读梁文道一千零一夜推荐书单的想法,近期则是想知道 Ted Gioia 的 Humanities Course 一路推荐了什么书籍。难以启齿的是,我前段时间还向 ChatGPT 提问,请求推荐一些阅读后能够变得成熟的书(推荐的都是西方经典)。
虚构作品与非虚构作品的选择,有人给出了参考,比尔盖茨阅读非虚构作品的比例超过 80%,而奥巴马阅读非虚构类作品小于 20%。那么该如何选择?Quora 上有个 [回答] 这么说道 (https://www.quora.com/Which-is-better-reading-fiction-or-nonfiction-books):
Non-fiction is how we transmit knowledge.
Fiction is how we transmit wisdom.
Both are good and necessary.
不过,这大概是 “读书人” 对自己的恭维,暗示读书便能拥有知识与智慧。在我心中,或许读书某种时候也是一种自我安慰。 最近看的视频 “如何变聪明中” 有这么一段话,we want to sound smart in conversation just enough so people respect you but not too much to the point where people think you’re a nerd.
老实说,会对这个话题疑虑或好奇,估计是不常阅读的表现,或者说还没有爱上阅读的表现。
为什么阅读
我是缺失太多,所以企图补全自我,从而对阅读奢求过多。我想要改变,但我知道仅是阅读不能改变我和我的处境。阅读会是一个避难所,有时也是一个借口。为什么阅读?我不知道。但阅读绝对不会是最差的选择吧。
选择读什么呢?Naval 有条推文写道,“Read what you love until you love to read.”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爱上阅读,大多时候也不知该读什么。不过就这样吧,先读着吧。